二次線配線通用技術要求
聲明:您必須遵守我們的協(xié)議,如果您下載了該資源行為將被視為對《電天下賬號管理規(guī)范》全部內容的認可,本網(wǎng)站資源來自原創(chuàng),僅供用于學習和交流,請勿用于商業(yè)用途。如有侵權、不妥之處,請舉報本資源,我們將及時審核處理!
二次線配線通用技術要求
成套廠二次線配線通用技術要求
文本預覽
二次線配線通用技術要求
編 制: 年 月 日
標 準 化: 年 月 日
審 核: 年 月 日
會 簽: 年 月 日
批 準: 年 月 日1 目的
明確電氣柜或電氣箱等電氣成套產(chǎn)品二次配線過程中的相關要求和注意事項。
2 適用圍
適用于公司部 FTU、DTU 等系列產(chǎn)品的二次配線過程。
注:當本文件相關條款與用戶協(xié)議編制的規(guī)的規(guī)定相沖突時,按照這些規(guī)定要施。
3 使用設備及工具
3.1 中英文線號機、熱縮吹風槍、(20~75W)電烙鐵、萬用表、臺鉗、手槍鉆。
3.2 斜口鉗、剝線鉗、尖嘴鉗(或圓嘴鉗)扁嘴鉗、電動或手動螺絲刀、套筒或活動扳手、
冷壓鉗、管形端子壓接鉗、絲錐、記號筆等。
4 使用材料
4、1 電纜:多芯控制電纜、多芯帶屏蔽控制電纜、通訊電纜等。
4、2 導線:BVR 0.5mm2導線、BVR 0.75mm2導線、BVR 1.0mm2 導線、BVR 1.5mm2 導
線、BVR 2.5mm2 導線等。
4、3 接線端子(接線鼻子)、尼龍扎帶、打號套管、、行線槽、纏繞管、線夾、熱縮管、焊錫
絲、標簽、密封條、三防漆、絕緣漆等。
5 配線原則
5.1 布線應平直、整齊、統(tǒng)一,走線合理,接點不得松動,便于檢查和檢修。
5.2 走線通道應盡可能少,且橫平豎直。同一通道中的導線要分類集中,單層平行密排或成
束時應緊貼敷設面。
5.3 同一層次的導線應高低或前后一致,不能交叉。當必須交叉時,可水平架空跨越,但必
須走線合理,不得多層次跨越。
5.4 布線應橫平豎直,變換走向應垂直 90°(拐角彎曲半徑約為線經(jīng)兩倍)。
5.5 上下或左右接點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線時,不應采用斜線連接。
5.6 導線與端子連接時,應不在絕緣層、不反圈、露銅不大于 1mm。
5.7 同一元件、同一回路(或功能相同元件與回路)的不同接點的導線間距及彎曲弧度應保
持一致。
5.8 每個接線端子只允許接一根導線,每個電器元件端子接線不得超過兩根。
5.9 布線時嚴禁損傷絕緣層和線芯。5.10 二次配線不得從母線相間穿過。
5.11 成套電氣產(chǎn)品絕緣導線最小截面積為 1.0mm2,對于低坪(≤100V)線路允許采用截面
積小于 1.0 mm2的導線。
5.12 接線不得使端子受到額外應力。
5.13 線槽布線時,包括絕緣層在的導線總截面積不大于線槽截面積的 60%;線束布線時,
應根據(jù)纏繞管規(guī)格,但最多不得超過 30 根。
5.14 布線應垂直或水平有規(guī)律的布置,不得出現(xiàn)歪斜交叉布置。
5.15 柜的弱電布線與強電應分開敷設。
5.16 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線,不進入線槽。
5.17 面板和柜體的接地跨接線不應纏入線束(單獨敷設)。
5.18 剝線必須使用專用工具(剝線鉗剝 4mm2及以下導線,6 mm2以上導線用電工刀削除絕
緣層)。
5.19 端子接入兩根導線時,之前應加銅墊片,保證壓按平貼,接觸良好。
5.20 導線截面積不同時,截面積大的放下層,小的放上層。
6 準備工作
6.1 認真閱讀圖紙,按圖紙要求考慮布線方案。
6.2 領取與圖紙要求相符合的導線、接線端子、套管、密封條、標準件等。
6.3 按二次接線圖核對產(chǎn)品所須元器件是否配齊、正確,檢查元器件表面質量狀況。
6.4 擦試機箱外塵土,清理機箱雜質。
6.5 按結構設計要求安裝元器件,發(fā)熱元件宜安裝在散熱良好的地方,有方向的元器件要注
意安裝方向。
6.6 按二次接線圖粘貼元件標號。標識規(guī)定:標號一般為外購或打印,不能貼手寫標記,標
記號字跡清晰且不易脫色,端子排上每片端子都要安裝標記號,每個繼電器上要加標記號,
對外接線兩路以上的插座要加標記號。其它二次電器元件按照接線圖要求進行標識。
7 配線過程及要求
7.1 配線要求
7.1.1 配線排列應布局合理,接線正確、牢固,與規(guī)一致。7.1.2 配線方法有以下三種,其工藝過程分別如下:
1)平行排列配線:放線→布線→平行編排→固定→接線;
2)成束配線:放線→布線→扎束→固定→接線;
3)線槽配線:布線→放線→布線→接線。
成束配線時,應將較長導線放在線束上面,分支線從后面或側面分出,緊固線束的夾具
應結實、牢靠,不應損傷導線的外絕緣,禁止用金屬導易破壞絕緣層的材料捆扎線束。
線槽應平整,無扭曲變形,壁光滑、無毛刺。
線槽的連接應連續(xù)無間斷,每節(jié)線槽的固定點至少兩個。
線槽接口應平直、嚴密,槽蓋齊全、平整、無翹角。
固定線槽的緊固件,緊固后其端子應與線槽表面光滑連接。
線槽的出線口應位置正確、光滑無毛刺。
同類型器件的端子與線槽直線距離基本一致。
行線槽布線時,行線槽的配置應合理,固定牢靠,線槽蓋啟閉好,斷口整齊,顏色保持
一致。
7.1.3 在裝有電子器件的控制裝置中,交流回路及高坪(110V 及以上)控制回路應與低坪
(110V 以下)的控制回路分開布線,對于易受干擾的連接線,應采取有效的抗干擾措施。
如戶高壓帶電顯示裝置,強制閉鎖的~220V電源線應與 a、b、c三個輸入線分開敷設。
7.1.4 多股線應采用冷壓接頭,壓接牢靠,接觸良好,壓好后焊錫。
7.1.5 導線兩端應套線號識別標記(套管)接好的號排應滿足閱讀習慣。
7.1.6 活動的布線應保證活動到極限后,線束不受拉力和力影響,且關閉時不應大應力。7.1.7 過門線束應采用固定線束的措施,過門線束 1.5mm 不超過 20 根,1mm2不超過 40
根,若導線超出規(guī)定數(shù)量,應分成兩束或更多。過門接地線低壓柜為 2.5 mm2黃、綠線,高
壓柜為 6 mm2的銅繩或銅編制帶,兩端壓接 O形銅接頭,整平搪錫,套透明絕緣管。
7.1.8 連接兩個端子間的導線不允許有接頭。
7.1.9 導線束不能緊貼金屬結構敷設,穿越金屬構件時應加裝橡膠套或其它絕緣套。
7.1.10 焊接接線只有在所選元器件是采用此種形式時才允許。
7.1.11 二次線所有緊固螺釘擰緊后螺紋露出螺帽 2~3 扣,不得超過螺絲公稱直徑的一半,
螺紋不能滑絲。
7.1.12 批量產(chǎn)品,二次布線應一致,同批產(chǎn)品材料色澤應基本相同。
7.1.13 二次接線與高低壓導體之間的電氣絕緣距離見表(1):
額定電壓 V ≤0.5 3.6 7.2 12
二次線與裸導體間距(mm) ≥12 ≥75 ≥100 ≥125
二次帶電體與地之間絕緣距離 ≥5
(mm)
二次帶電體之間絕緣距離(mm) ≥3
7.1.14 指示燈及按鈕顏色見表(2):
合閘(或啟動) 分閘(或停止) 儲 能按 鈕 綠 紅 黑 色
指示燈 紅 綠 白 色
7.1.15 端子排布線時,應將方便的接線位置留給用戶,如圖(1)。
端子排水平布置時
廠配線
用戶接線
端子排垂直布置時(左) 垂直布置時(右)
編 制: 年 月 日
標 準 化: 年 月 日
審 核: 年 月 日
會 簽: 年 月 日
批 準: 年 月 日1 目的
明確電氣柜或電氣箱等電氣成套產(chǎn)品二次配線過程中的相關要求和注意事項。
2 適用圍
適用于公司部 FTU、DTU 等系列產(chǎn)品的二次配線過程。
注:當本文件相關條款與用戶協(xié)議編制的規(guī)的規(guī)定相沖突時,按照這些規(guī)定要施。
3 使用設備及工具
3.1 中英文線號機、熱縮吹風槍、(20~75W)電烙鐵、萬用表、臺鉗、手槍鉆。
3.2 斜口鉗、剝線鉗、尖嘴鉗(或圓嘴鉗)扁嘴鉗、電動或手動螺絲刀、套筒或活動扳手、
冷壓鉗、管形端子壓接鉗、絲錐、記號筆等。
4 使用材料
4、1 電纜:多芯控制電纜、多芯帶屏蔽控制電纜、通訊電纜等。
4、2 導線:BVR 0.5mm2導線、BVR 0.75mm2導線、BVR 1.0mm2 導線、BVR 1.5mm2 導
線、BVR 2.5mm2 導線等。
4、3 接線端子(接線鼻子)、尼龍扎帶、打號套管、、行線槽、纏繞管、線夾、熱縮管、焊錫
絲、標簽、密封條、三防漆、絕緣漆等。
5 配線原則
5.1 布線應平直、整齊、統(tǒng)一,走線合理,接點不得松動,便于檢查和檢修。
5.2 走線通道應盡可能少,且橫平豎直。同一通道中的導線要分類集中,單層平行密排或成
束時應緊貼敷設面。
5.3 同一層次的導線應高低或前后一致,不能交叉。當必須交叉時,可水平架空跨越,但必
須走線合理,不得多層次跨越。
5.4 布線應橫平豎直,變換走向應垂直 90°(拐角彎曲半徑約為線經(jīng)兩倍)。
5.5 上下或左右接點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線時,不應采用斜線連接。
5.6 導線與端子連接時,應不在絕緣層、不反圈、露銅不大于 1mm。
5.7 同一元件、同一回路(或功能相同元件與回路)的不同接點的導線間距及彎曲弧度應保
持一致。
5.8 每個接線端子只允許接一根導線,每個電器元件端子接線不得超過兩根。
5.9 布線時嚴禁損傷絕緣層和線芯。5.10 二次配線不得從母線相間穿過。
5.11 成套電氣產(chǎn)品絕緣導線最小截面積為 1.0mm2,對于低坪(≤100V)線路允許采用截面
積小于 1.0 mm2的導線。
5.12 接線不得使端子受到額外應力。
5.13 線槽布線時,包括絕緣層在的導線總截面積不大于線槽截面積的 60%;線束布線時,
應根據(jù)纏繞管規(guī)格,但最多不得超過 30 根。
5.14 布線應垂直或水平有規(guī)律的布置,不得出現(xiàn)歪斜交叉布置。
5.15 柜的弱電布線與強電應分開敷設。
5.16 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線,不進入線槽。
5.17 面板和柜體的接地跨接線不應纏入線束(單獨敷設)。
5.18 剝線必須使用專用工具(剝線鉗剝 4mm2及以下導線,6 mm2以上導線用電工刀削除絕
緣層)。
5.19 端子接入兩根導線時,之前應加銅墊片,保證壓按平貼,接觸良好。
5.20 導線截面積不同時,截面積大的放下層,小的放上層。
6 準備工作
6.1 認真閱讀圖紙,按圖紙要求考慮布線方案。
6.2 領取與圖紙要求相符合的導線、接線端子、套管、密封條、標準件等。
6.3 按二次接線圖核對產(chǎn)品所須元器件是否配齊、正確,檢查元器件表面質量狀況。
6.4 擦試機箱外塵土,清理機箱雜質。
6.5 按結構設計要求安裝元器件,發(fā)熱元件宜安裝在散熱良好的地方,有方向的元器件要注
意安裝方向。
6.6 按二次接線圖粘貼元件標號。標識規(guī)定:標號一般為外購或打印,不能貼手寫標記,標
記號字跡清晰且不易脫色,端子排上每片端子都要安裝標記號,每個繼電器上要加標記號,
對外接線兩路以上的插座要加標記號。其它二次電器元件按照接線圖要求進行標識。
7 配線過程及要求
7.1 配線要求
7.1.1 配線排列應布局合理,接線正確、牢固,與規(guī)一致。7.1.2 配線方法有以下三種,其工藝過程分別如下:
1)平行排列配線:放線→布線→平行編排→固定→接線;
2)成束配線:放線→布線→扎束→固定→接線;
3)線槽配線:布線→放線→布線→接線。
成束配線時,應將較長導線放在線束上面,分支線從后面或側面分出,緊固線束的夾具
應結實、牢靠,不應損傷導線的外絕緣,禁止用金屬導易破壞絕緣層的材料捆扎線束。
線槽應平整,無扭曲變形,壁光滑、無毛刺。
線槽的連接應連續(xù)無間斷,每節(jié)線槽的固定點至少兩個。
線槽接口應平直、嚴密,槽蓋齊全、平整、無翹角。
固定線槽的緊固件,緊固后其端子應與線槽表面光滑連接。
線槽的出線口應位置正確、光滑無毛刺。
同類型器件的端子與線槽直線距離基本一致。
行線槽布線時,行線槽的配置應合理,固定牢靠,線槽蓋啟閉好,斷口整齊,顏色保持
一致。
7.1.3 在裝有電子器件的控制裝置中,交流回路及高坪(110V 及以上)控制回路應與低坪
(110V 以下)的控制回路分開布線,對于易受干擾的連接線,應采取有效的抗干擾措施。
如戶高壓帶電顯示裝置,強制閉鎖的~220V電源線應與 a、b、c三個輸入線分開敷設。
7.1.4 多股線應采用冷壓接頭,壓接牢靠,接觸良好,壓好后焊錫。
7.1.5 導線兩端應套線號識別標記(套管)接好的號排應滿足閱讀習慣。
7.1.6 活動的布線應保證活動到極限后,線束不受拉力和力影響,且關閉時不應大應力。7.1.7 過門線束應采用固定線束的措施,過門線束 1.5mm 不超過 20 根,1mm2不超過 40
根,若導線超出規(guī)定數(shù)量,應分成兩束或更多。過門接地線低壓柜為 2.5 mm2黃、綠線,高
壓柜為 6 mm2的銅繩或銅編制帶,兩端壓接 O形銅接頭,整平搪錫,套透明絕緣管。
7.1.8 連接兩個端子間的導線不允許有接頭。
7.1.9 導線束不能緊貼金屬結構敷設,穿越金屬構件時應加裝橡膠套或其它絕緣套。
7.1.10 焊接接線只有在所選元器件是采用此種形式時才允許。
7.1.11 二次線所有緊固螺釘擰緊后螺紋露出螺帽 2~3 扣,不得超過螺絲公稱直徑的一半,
螺紋不能滑絲。
7.1.12 批量產(chǎn)品,二次布線應一致,同批產(chǎn)品材料色澤應基本相同。
7.1.13 二次接線與高低壓導體之間的電氣絕緣距離見表(1):
額定電壓 V ≤0.5 3.6 7.2 12
二次線與裸導體間距(mm) ≥12 ≥75 ≥100 ≥125
二次帶電體與地之間絕緣距離 ≥5
(mm)
二次帶電體之間絕緣距離(mm) ≥3
7.1.14 指示燈及按鈕顏色見表(2):
合閘(或啟動) 分閘(或停止) 儲 能按 鈕 綠 紅 黑 色
指示燈 紅 綠 白 色
7.1.15 端子排布線時,應將方便的接線位置留給用戶,如圖(1)。
端子排水平布置時
廠配線
用戶接線
端子排垂直布置時(左) 垂直布置時(右)
二次線配線通用技術要求的相關資源推薦
會員專享
開通會員
升級會員獲取海量資源免費下載
會員免費下載
99D幣 購買
上傳資源賺收益
格式:pdf
瀏覽:551
收藏:1
瀏覽:551??|??
收藏:1
上傳時間:2022-11-15
大?。?span style="color: #444444;" data-v-698f9846>740.2KB

作者相關作品
排名
昵稱
瓦特值
熱門標簽